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聚焦

食品添加剂需增加标识才能赢得信任

导读:不知从何时开始,每一次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报道都会引来网民担忧。民众对食品添加剂的不信任,是一个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信心问题。事实上,我国针对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偏低,在相关部委要求馒头、发糕等面制品“禁用明巩”之前,这一做法却沿袭多年。而在生活必需品大米中使用添加剂本无必要,但国家标准却无禁止。更不要说各种顶风作案的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比如在火锅料中过度使用“飘香剂”等等。面对这种食品安全形势,公众怎能轻易信任食品添加剂。

 

不可否认,从科学的角度而言,食品添加剂,的确有正面作用。比如它可以改善食品品质,提升食品的防腐能力,令食品的外观更好看。食品行业甚至有这样一句名言: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但问题的关键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虽然是一个量的问题,但却很难把握好这个度。因为对食品生产者而言,越是多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的色香味越好,性价比也就越高。在经济利润的刺激与监管标准宽松的背景下,他们怎能按捺住利用食品添加剂牟利的冲动?

 

食品添加剂需增加标识才能赢得信任

 

这种猜疑固然有些“诛心”,但也正是一种舆论心态的表现。对专家而言,可以认为“食品添加剂已经被妖魔化”,这是一种学术讨论的自由。但必须提醒的是,对政府部门而言,不宜把这种言论当真。因为,如果食品添加剂毫无使用问题,民众又怎会对其倍加小心,各地又怎会经常曝出大米、火锅料中的添加剂滥用问题?以此而论,对食品监管领域的相关部门而言,应该看到的不是在这份调查中,超六成以上的网民不信任食品添加剂,而是这些网民不信任食品添加剂背后的真实原因。唯有以这种负责任的态度,把网友的不信任投票视作对自身工作的鞭策,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才能让越来越多的民众放下心来。

 

品生产经营者和监管部门有必要推动食品添加剂标签信息的进一步详实化,一个可行的建议是:给每种食品所含的各类添加剂配备简明扼要的“注释”,也可以称之为“安全说明书”。药品都有使用说明书,载明相关成分的名称、功能、副作用、禁忌人群、注意事项等信息,给患者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说明书”也完全可以借鉴药品的使用说明书。具体的做法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的包装内附带或在外包装上印明食品添加剂“安全说明书”,如包装内不方便附带或包装较小,则应在包装的醒目位置标明主要添加剂或致敏度较高的添加剂的简易“安全说明书”,如是散装食品,可在食品销售柜台或盛放食品的容器载明添加剂“安全说明书”。食品添加剂“安全说明书”的内容应当尽量包括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功能、含量、国家限量、致害量、过量摄入的危害、敏感人群或者谨慎食用人群等信息。有了食品添加剂“安全说明书”,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就会一目了然,心里也就多了几分踏实。

 

很多食品安全事件与添加剂有关,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颇多顾虑,几乎谈添加剂色变,其实,不少种类的添加剂对维系食品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按量正确使用添加剂也对健康无害。食品添加剂“安全说明书”有助于消费者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从而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另外,食品添加剂“安全说明书”还可以倒逼食品生产经营者提高自律意识,帮助监管者提升监管的效率和质量,一举多得。给食品添加剂配“安全说明书”,完全可以一试。

 

<来源: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附件: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